《政治學》筆記

《政治學》:討論的是古希臘的城邦政治,其中展現的一些政治原則,直到今天依然行之有效。

城邦存在的合理性

古希臘人眼中的政治:人類應該怎樣在一起生活,才能發揮各自最好的價值。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政治動物」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居住在城邦中的動物」。

城邦的合理性的兩重含義:

1、人類必須要進行分工、合作,只有生活在一起,才有可能生存下去。每個人都絕不可能孑然一身、而不和任何其他人打交道。

2、 除了維繫生存,還有更積極的意義。「政治動物」,意味著人們只有共同生活在一起,才能成就彼此,成為真正的人。

城邦讓人變得有意義

亞里士多德認為,在所有的生物之中,人是與眾不同的。與植物和其他動物相比,只有人才具有言談與理性的能力,也就是邏各斯。邏各斯是一個專用的希臘術語,很難用一個單一的漢語翻譯。簡單地說,它字面意思,應該是運用理性的能力。而城邦,正是人操練理性,在理性上實現卓越的場所,換句話說,人只有生活在城邦里,才能真正擁有邏各斯,才能實現幸福、擁有良好的生活。

反亞里士多德的看法

一些古希臘人認為,沒必要組建城邦,更沒必要遵守城邦中的法律與習俗。持有這些觀點的人認為,只有屬於自然的事物,才變動不居,才是權威的、合理的;而屬於「習俗」的東西,都不過是人為設定的,它們不斷在變化,因而不具有任何權威性。歷史中出現城邦,也就不過是一種偶然現象,這樣的城邦,也就不值得人去認真對待,甚至為保護它而喪失生命了。

古希臘政體分類評析

為了選出最好的「政體」,在《政治學》一書中,亞里士多德首先考察了以往的城邦案例與城邦理論,之後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政體」這個詞,在古希臘人那裡,含義非常豐富,但為了便於理解,我暫時把「政體」簡化為權力的分配方式,或者說城邦應該由哪些人領導。

古希臘政體經驗分類

1)寡頭制: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精英政體;
2)平民制: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平民政體;
亞里士多德認為,在任何一個社會里,少數對應的是優秀或者卓越的品質。

亞里士多德六分法

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區分統治者的人數;第二個標準,是區分統治者的目的,他們是考慮城邦所有人的利益,還是只考慮統治階層的利益。

  • 統治者只考慮自己的私利,統治者是一個人,這叫做「僭主制」;
  • 統治者只考慮自己的私利,統治者是少數人,這叫做「寡頭制」;
  • 統治者只考慮自己的私利,統治者是多數人,這叫做「平民制」;
  • 統治者考慮城邦共同利益,統治者是一個人,這叫做「君主制」;
  • 統治者考慮城邦共同利益,統治者是少數人,這叫做「貴族制」;
  • 統治者考慮城邦共同利益,統治者是多數人,這叫做「共和制」。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只考慮私利的前三個政體是錯誤的政體,後三個政體,也就是君主制、貴族制,還有共和制,則是正確的政體。只要統治階層考慮城邦所有人的利益,這個階層是一個人,是少數人,還是多數人,並沒有那麼重要。

三個好政體的比較

絕對理想的情況:最佳政體是由一個人統治的君主制。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世界上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毫無缺陷的,像神一樣,那麼由他統治的國家就一定是最好的、最正義的。

但是,這只存在於理想之中。因為人畢竟是人,而不是神。所以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說:常人不能消除獸慾,最卓越的人也被激情影響,在執政時受到干擾。

現實條件下可能實現,但對城邦有很高要求的政體:亞里士多德在這裡指的是貴族制。

在理想的貴族制中,統治者雖是少數人,但他們全都是品德卓越之人。這種情況雖然在現實中有一定的幾率存在,但卻對城邦有著較高的要求,並非每個城邦都能做到。亞里士多德甚至認為,在任何一個城邦中,符合要求的人都不可能找到100個。

更加現實的可能:多數人統治的,追求城邦共同利益的共和制政體。

共和制的優勢

  • 共和政體能夠發揮多數人的智慧。亞里士多德認為,在許多事情上,眾人的判斷要優於一人的判斷。

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亞里士多德強調的多數人智慧,與今天大家熟悉的「少數服從多數」,是截然不同的理念。以「投票」這種方式為例,今天人們強調互不干擾,你不要干預我的選擇,我也不干預你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投出自己神聖的一票,再根據數量的多寡進行最終的決定。

但古希臘人強調的多數意見,反而是經過辯論之後,人們進一步達成的共識,而不是對每個人獨立的判斷加權計算。你可以想象一下古希臘公民大會的樣子,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通過分享彼此的經驗與知識,彌補個人在經驗和知識上的不足。這樣的公民辯論、公開商談,就能發揮多數人的智慧。

  • 共和制的統治者是中間階層,因而更加穩定。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每個城邦都會有資源人脈豐富的人,也會有說話毫無分量的人,但一個城邦的多數人,往往是夾在這兩類人中間的階層。

這個「中間階層」往往沒有野心,他們既不像窮人那樣希圖他人的財富,也不像富人,多得足以引起窮人的嫉妒。富人與窮人之間既不互相信任,一方也很難屈從於另一方。中間階層反而是兩者之間的潤滑劑。

如果一個城邦的中間階層勢力薄弱,那麼這個城邦就容易產生衝突。假如缺乏中間階層,那麼富人和窮人都更容易集結成黨派,它們之間的內訌,是導致城邦內部不穩定,甚至滅亡的常見原因。於是,一個城邦不僅要有中間階層,而且要有足夠強大的中間階層。

在政體六分法中間,好的政體和壞的政體是互相對應的:君主制對應於僭主制、貴族制對應於寡頭制、共和制對應於平民制。壞的政體,是由好的政體蛻變來的,比如僭主制,就是君主政體蛻變的結果,是君主政體的反面。

政體變革的兩大原因

1、是人們對正義的理解不同。
2、是當權者傲慢、貪婪,無視被統治階層的利益,就有可能導致政體的變革。

政體的選擇,不僅是《政治學》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議題,也是古希臘所有政治探討中的重要內容。

閱讀《政治學》需要注意的事項

1、歷史環境陌生。如果對古希臘歷史一無所知,如果對亞里士多德同時代、其他思想家的政治觀點一無所知,你可能無法準確瞭解,《政治學》裡邊的一些內容,到底在討論什麼。

2、語言翻譯障礙。比如,古希臘人的「善」概念。《政治學》開篇的第一句話是,「所有城邦都是某種共同體,所有共同體都是為著某種善而建立的。」

3、在閱讀《政治學》這類古典作品時,你最好還能具備一定審視的態度。

亞里士多德的很多作品,都是講稿的匯編,不是一次寫成的。這些講稿,可能出自不同的時期,你可能看到,亞里士多德對同一個問題,可能有重復的討論,這些討論裡邊,甚至還會出現彼此矛盾的說法。

3 thoughts on “《政治學》筆記

  1. Howdy! Do yoou knpw if they make anyy plugins to assist wijth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I’m tryihg tto gett my blog
    tto rank forr some targeted keywords butt I’m not seeing very good gains.
    If you knokw off any lease share. Cheers!

  2. Thank youu for the auspicious writeup. It
    in faqct was a amusement account it. Lookk advaanced to
    mote adcded agreeable freom you! However,how coulod we communica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