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筆記

什麼是灰犀牛?

灰犀牛就是比喻,你明明能預感到是有危機的,但是呢,又視而不見,等到了眼前已經來不及了。灰犀牛是有先兆的,某種程度上是可預知的,就是我們視而不見,心存僥倖。

面對灰犀牛我們會經歷五個階段:

一,否認,不願意去接受;

人們往往寧願和大家一起犯錯,也不願成為唯一正確的那個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太容易過於樂觀,大多數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壽命,總是把希望寄託給未來。

作者的建議:
第一,多聽聽圈外人的預測,他們的意見可以幫我們抵制集體思維,讓我們發現然我們視而不見的事實。
第二,控制自己的熱情。如果預言說某個事件的結果是好的,人們就會相信這個預言;反之則不信。
第三,挖掘群眾的智慧。把一些分散獨立的預測信息聚攏起來,能夠幫我們看到更加真實的圖景。
第四,堅持學習,認識到自己的偏見和傾向性,能幫我們做出更加準確的預測。

二,「混日子」階段,或者叫作「得過且過」階段;

我們之所以會得過且過,是因為要避免災難,多少都要採取行動,那麼也就會有一些犧牲,通常想想就算了,但是沒有意識到,不作為帶來後果代、價可能更大。

作者的建議:要變革獎懲機制。
建立一個特殊的預算體系,用來獎勵那些能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去解決的員工;還有要公平地分擔成本,找到有效的方式來減輕被犧牲者的痛苦。

三,診斷延誤,不知道先處理哪一類危機,反復斟酌,自我質疑,總是不肯快速展開行動,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成功走出了前兩個階段,我們你仍然會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分不清哪一類危機先解決,哪一類後解決。

四,恐慌,在強大的壓力下,我們的感覺會變得敏銳起來,決策有可能是對的。大部分時候可能就錯了;

人們總覺得、緊急情況下,急中生智的都是好主意,有時間深思熟慮做的決定都不怎麼樣。這是因為,我們冥冥中預感到有事情要發生,這時候是最恐慌的,但發現了威脅存在,又不會變得太緊急了。

作者的建議:
我們需要一個體制來確保事前計劃好的每一步都能按照計劃嚴格執行。躲避灰犀牛式危機的侵擾,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越過恐慌期,並且盡快從判斷期進入行動期。恐慌情緒會放大最初的小問題,並且把它升級成災難。

五,匆忙應對或自我崩潰

雖然開始了行動,但通常已經很晚了,這時候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進行補救,而且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作者的建議:

  • 要得到準確的測量數據,分析一下現在危機發展到那種級別,有數據作為參考,讓我們應對策略會更加準確一些。
  • 要和決策層達成共識,好的主導者能夠有有堅定的決心和長遠的計劃。也能找出問題的根源。
  • 分而治之。如果你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那麼就應該選擇你能解決的那一部分。同理,你應該把決策分解成一個一個小的、詳細的、有效的單元來處理。

正確的面對「灰犀牛」危機我們需要做的是

  • 承認危機的存在,定義事件的性質,分清輕重緩急;
  • 不要靜立不動,要防範於未然;
  • 不要浪費危機,危險與機會並存;
  • 站在順風處,盯緊遠方。

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在面臨威脅,挑戰我們的是——何時發現並成功躲避這些極有可能發生、又被我們視而不見的危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